序章(观测者的叙述)

1

啊,是需要一个自我介绍吗?那好吧。

我其实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名字,但是那个把我救出来的戴着面具的家伙一直以「观测者」为名叫我。或许是因为,我喜欢「观测」这个世界的谜题吧。

嗯……我说的是不是太跳跃了?

很奇怪是吧?但其实我和她处在的这个世界,其实是一个叫做芈雨的人幻想出来的宇宙(我们称她为神),在时空里漂浮着很多由神的潜意识生成的谜题。而我一直以来在做的事,就是在一片孤岛上,竭力解着这些谜。毕竟这也是我唯一的能做的事情。

随着我解的谜题日渐堆叠,对神的认知也愈加深刻:我开始了解她的学校生活、她引以为傲的才能、她在那个世界的回忆,以及她堕入幻想的契机。也因此,一种亵渎般的想法在我的心中破土而出:我……想要违逆日复一日解谜的既定宿命,我想要唤醒神,一睹其真正的灵魂。比起经由潜意识整理与加工的启示录,与神明面对面的会晤,可能会是一段更加绚丽而神圣的历程。

恰好,在这个时候,一位戴着面具的少女来找到了我。

2

她给了我很多谜题,但当我解完后,最令人震撼的事情发生了:仅仅是她告诉了我「神喜欢北岛的诗集」这一额外的信息,我就瞬间能从之前的那些谜题里得到新的答案——

我难以想象,在之前的观测里,我自以为剖析得彻彻底底的那个神,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芈雨呢?就连面具少女给我的谜题,我都有误解的可能,那更不必说复杂、丰满而生动的神明本尊了。

于是,建构在虚妄的、对神自以为是的解读之上的、一切存在的意义,都顷刻坍塌。一种背叛感的寒意刺入骨髓:我引为知己的神灵,我在虚无的浮世里唯一能够握住的苇草,我的信仰的土壤,居然从一开始就不是我想的那样。意识到这点的那一刻,我仿佛感到自己的灵肉自躯壳中剥离、虚化并最终归为腐朽,只剩下凛冽的雨的敲打着肋骨。

巴别塔的倒塌只需要一声不同的语言。

这样强烈的信仰的崩坏,驱使着我去重建新的、对于神的认知。于是,当面具少女告诉我她找到了神的位置,而且想要唤醒神的时候,我便鬼使神差地跟着她去了。我想的是,或许离神的距离越近,就更能与其产生灵魂上的共鸣呢?

无论如何,面具少女在谜题的最后,给了我一份礼物:那是一句北岛的诗,「是笔在绝望中开花,是花反抗着必然的旅程」。正如这句话所言,与其在这所岛屿上继续挣扎,不如先反抗必然的宿命。至少呆在这里是并没有任何关于未来的可能性的。

于是,我跟随着她,离开了这座岛。

3

在离开岛屿的途中,戴着面具的少女和我说了很多事情。

比如她之所以和我一样也想要唤醒神,只是因为厌倦了漫无止境且毫无意义的孤独永生,之类的话。

又比如,她说她之所以想要拉上我,是因为我具有着她所不具有的力量——

「在我所在的那片地域,芈雨的躯壳被铁链锁在了一座木质十字架上,静静地在教堂的高台上矗立着,仿佛等待着台下教徒的跪拜——当然,这个世界是清冷寂寥的,没有什么所谓的教徒。

「在台下祈祷的只有我。我的存在延续的每一天,我都在咬牙切齿地诅咒着把我创造出来的她。因为她的幻想,我被囚禁在这片被忘却的世界里,饱受着孤独的折磨,在荒诞而无意义的生命里被动地留下无人知晓的留痕……我乞求着她早点苏醒,早点把这个她的幻想世界捏碎,早点让我自痛苦中得到解脱。

「我曾经尝试着用各种我能做到的方式唤醒她。无论是火焰与匕首,还是药物与喧嚣,她总是安然不动,甚至连心跳都没有变速。但是有一天,在我祷告时,她忽然睁开了眼睛。尽管仅仅是宛如梦游者一样窥觑周围就又陷入沉睡,却依旧令我欣喜若狂……

「更令人惊喜的是,她在后来的几个小时里又睁开了一次眼睛,用极其清晰且精确的声音一字一句说出了,让我难忘至今的词句:

「『你没有如期归来,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。』」

4

于是,接下来的剧情就是,面具少女通过技术追查,找到了让十字架芈雨睁开眼睛的始作俑者就是我:

在那个时间段里,我解开了一道芈雨潜意识里的谜,一个连芈雨自己都不知道答案的谜语。

也许有点啰嗦,但是可能还是要先介绍一点别的事情……

芈雨在那个现实世界里,有一位高中同学,叫做觅月。她们由于兴致相投而互相接近,并最终成为了对方的知己——当然,只是她们自己觉得罢了。她们觉得彼此可以相互依赖而共生,但其实只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进行损耗能量的进程,而她们自己也无法阻止这一不可逆的、缓慢地走向属于她们的热寂的悠长旅途,她们的形影相随的关系,从本源上就是无法持续的。

听起来有些晦涩,对吧?没关系,之后你也可以自行探索而充分理解刚才我所说的话语。

解谜和解密,是她们用以填充生活的材料。而她们创作出的谜语和观测到的密钥,也成为了她们彼此间心照不宣的默契。就这样,两人互相约定着未来要去同一所城市,「等将来的某一天,我们到达了同一个城市,那么就能够用自己创造的加密方式进行交流了!就像是,整个城市的血管网络都在因两个女孩彼此的呼唤而颤动一般。」

当然不是所有故事都理所应当地有着美丽的结尾。高考之后的两人分道扬镳,觅月的分数本可以和芈雨上同一所大学,就算是因为专业的考量,也完全可以到隔壁的那所学校去学习她喜欢的。可是觅月却去了山水相隔的另一座城市,背弃了当时的誓言。

不仅如此,觅月还在某一天提出了断绝这段友谊的要求。把自己的重心依赖在觅月身上的芈雨,当然也就因此陷入了长久的自我质疑。而这种自我质疑的绞痛伴随着学业与生活的高压,一同摧残着她,令她精神状态越来越差,逼迫着她迈入现实逃避的道路。

于是,她陷入了沉睡。而我们就此于她的幻想之中诞生。

5

好像说得有点远了。

总之,你可能也发现了,在这些信笺里发掘出关于两人的更多细节,是唤醒芈雨需要的最重要的一步。

而我在观测的时候偶然间发现,她们两人在相识两周年的时候,互相交换了之前对方的很多信,信里藏有着她们为对方设下的谜语、密钥。交换的时候,她们还说,「信,是写给知己的日记」。

但她们其实一点也不了解彼此。

在她们互换信笺前,芈雨和觅月各自悄悄地为对方设下了一个隐藏的礼物,需要解答对应的谜题才能得到。但是,这两个隐藏礼物都没有被对方解出,而是被幻境中的我解开的。而且更有趣的是,这两个谜题的答案甚至一点也不重要,芈雨给予的谜题,其答案是「欲尽此情书尺素」,觅月给予的谜题,其答案甚至毫无意义。

甚至,在这两个隐藏礼物之外,还有命运设下的更深一层的巧合,使得她们各自的谜题合在一起,居然能汇聚出一句关于她们的另一句话,宛如命运为她们降下的判词,判决谜语和密钥接受被命运的经纬相互束缚的刑罚。

——这就是那个让十字架上的芈雨苏醒的,她自己都不知道答案的谜语。

「信,是写给知己的日记。可如果所谓的『知己』之辞,不过是寄件人的一厢情愿呢?」

在我继续介绍下去之前,你有没有兴趣先看看她们交换的信笺呢?说不定,单靠你们的努力,甚至不需要我的提示,就可以发现隐藏在信里的真相,还原那个生气盎然的春天。

欲尽此情书尺素。浮雁沉鱼,终了无凭据。

如果准备好的话,那么,欢迎来到谜语与密钥的世界。

Last updated